< 遊客如織,有誰真正瞭解古蹟背後的故事與意義 >

北埔最負盛名,莫過於天水堂,從姜家在北埔所建的古厝群落中,不難想見姜家在地方的聲望,不過看古蹟的人少,總是匆匆一瞥,而大眾逕自往老街市集塞去,天水堂前的金廣福公館為最早姜秀鑾商請閩、粵仕紳集資所建,是其到北埔地區開墾討番時所成立的,以這個金廣福為懇號,開墾大隘地區(即今日的北埔、峨眉、寶山),而後姜家取得北埔大部分田業,於是就地興建宅邸,即為現今的天水堂。


< 金廣福公館 >

< 好一幅「來日綺窗前,寒梅著花未」 >

金廣福公館建築本身,在木窗與厚重的牆體設立諸多銃眼,顯示當初武裝墾荒的特色與防禦性質,其最大的意義,在於開啟族群融合的濫觴,「金」有說法是指官方出資,也有人說以前從商大多慣用金開頭為名,取吉祥、氣派、好錢運,「廣」是從廣東遷徙而來的客籍,「福」則是福佬,即閩南人士,胼手胝足共同開墾,在現今老是上演的族群議題下,這樣一棟建築安靜座落,門前青梅綠芽,似乎無奈著世局的變遷,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,我想大家都應該來瞻仰一下老建築物背後的精神與象徵意義,自成一局的格調豈不圓融。


< 天水堂美麗的門樓實不應被埋沒 >

天水堂仍有人居住,屬私人宅院,故不得入堂窺視,只能從洗石子圍牆縫中稍稍得見,其實以前一直以為天水堂取自「易經」「天一生水」,目的是防火,與浙江寧波的「天一閣」有異曲同工之妙,因為天一閣為最早的私家藏書樓,為了防火,主人家絞盡腦汁設計書樓,當然連名字都避火,後來才發現是自己聯想太多,只是姜家的郡望名,不過若做這番聯想,宅院背後除了陳味故事,連名字都見優雅,就當成是美麗的誤會好了。


< 圍牆的功能,確保隱私與安全,卻也隔絕了人心 >

天水堂為嚴謹的「一堂六橫」(一正身,六條護龍),中軸線皆對秀巒山,以其為「樂山」,以背靠山,十分符合陽宅風水「前敞背實」原則,前庭寬闊,事途家運亦由此拓展。正身翹鵝(燕尾)屋脊,富麗之至,門樓線條優美,燕尾更顯其氣派。兩側護龍為火形馬背,比例對稱而完整,紅色的斗子砌牆面,黑色的板瓦屋頂,內埕為石版鋪地,外埕則為鵝卵石,也算是就地取材的建築工法。

在天水堂一旁往老街方向,有一棟西式洋樓,建築宏偉氣派,其為姜秀鑾後裔姜阿新之宅邸,姜阿新發掘於茶業,姜家至此算是再攀另一高峰,但卻也由他手葬送家業,家道中落。


< 姜阿新宅,現為金廣福文教基金會,拜訪參觀需預約 >

洋樓採用原木設計,外部是青石雕砌,內部是烏心石木,可見其豪華奢侈的地步,北埔的洋樓其實不多,在樸實的客家聚落,這樣的突兀建築或許與客家文化格格不入,但其背後指標卻頗具意義,畢竟她也見證了姜家甚至是北埔開發史上的重要一環。

翻開北埔開發史與姜家族史綿密相繫,不論老姜新姜派系,台灣史上抗法、抗日,姜家都曾參與其中,這中間過程或許血淚斑斑,泣動山河的氣節與戰事,牽連多少姜家家運,而姜家對於大隘北埔開發與社會公益其實也不遺餘力,若說整個北埔與姜家其實緊密結合亦不為過,就像金廣福公館、天水堂、姜阿新宅比鄰而居,活脫的一部開發進化史展現眼前,代表了三個不同階段的歷史意義,那麼當我們造訪北埔,探詢古蹟的同時,是否也能對這樣一個除了實體物象的建築本身的觸碰與瞭解,更應該多方留意背後代表的意義與歷史脈絡,這樣也許北埔不會只是那人擠人的刻板印象,除了塞車與美食,有更多文化層面值得我們去探討與省思。(11/13/2004) 




 更多的北埔客家文化資訊參考:
北埔客家文化
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