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 從圍牆外便可以看到豐富變化的護龍山牆與火型馬背,這已經是永安居的標的 >

從石碇離開,到深坑老街吃豆腐果腹,老街的人潮今天算少,而雨要下不下的天氣,滯悶的令人煩躁。

老街斜對面的駁坎上,是永安居,這個曾經在大學時期做過十大民宅報告的宅邸,如今映入眼簾,進去拜訪,就像是驗證報告裡的文字一樣的心情。
永安居算是比較有整理與規劃的民宅古蹟,入宅參觀須繳60大洋,不論人多人少,都有導覽。


< 永安居正身 >

永安居的格局依山而建,面對景美溪,因為地處台北盆地邊陲,治安不佳,而且又會有山番鬧事,所以建築過程中也一併考量防禦工事,像屋身擁有卅三個銃眼、雙牆、竹林以及銃樓等,都是因應防禦所設置的。


< 銃眼外觀 >


< 銃眼內觀 >

圍牆外就可以看到護龍的山牆,最外側的火型馬背的色彩豐富,避邪意味濃厚,漂亮的額頭墜與磬點飾在懸魚的位置,雙層鳥踏增加了視覺的立體感,整個牆身搭配紅磚,色彩豐富極了。


< 永安居的鳥踏富層次,這在其他古蹟中並不多見 >

火庫起的建築格式,從門樓開始遍延至整個屋身,而門樓的山牆使用的卻是水型馬背,除了柔化視覺的效果外,當然還有防火的意味,並取水為財,迎財入門,川流不息。


< 門樓的水型馬背與火庫起構造 >


< 這就是火庫起 >

整體建築是標準的閩式四合院,左右護龍環抱,門口埕亦分上下埕,秉著「左尊右卑,前卑後尊」的格局倫理,屋牆上半部使用斗砌磚牆,下半部的基底則大量使用砂岩,砂岩主要來自對面的山上,是標準的就地取材,整體而言層次分明,結構厚實穩重,在視覺上也有著相當的變化。


< 斗砌磚牆變化豐富,下方的基底使用砂岩,視覺上反而有穩定效果 >

永安居的剪黏頗具特色,正脊下方有許多花鳥禽獸,比較特殊的是四隻帝雉,代表當時的四房,意思是四兄弟同心,但是四隻卻有不同方向,有一側的其中一隻頭是向外,其他三隻向內,向外的是長子,因長子為螟蛉子(即養子),故希望長兄向外發展,養家活口,不要跟兄弟鬩牆相爭。這是永安居的一大特色,也多少隱藏了時空背景與家族恩怨。


< 正脊下方有精采的剪黏,蘊藏許多故事 >

永安居建築時間大約為民國元年,於四年竣工,為黃守禮的四個兒子共同建造,取後代「永久平安居住」之堂諱,黃氏在深坑是大姓,因為撫番有功,又於中法戰爭曾協防基隆,後聲勢日漸浩大,開枝散葉,成為深坑的望族。


< 櫃檯腳的石刻圖案豐富,也有著書香傳家的意涵 >

在農耕時代多數目不識丁,但黃氏以書香傳家,重倫理孝道,這些都一併嵌入建築藝術裡,包括剪黏、石刻、磚雕、彩繪以及書法等,都可見以倫理孝道為主題的故事作品,比較特殊的是正廳大門的石臼上雕有「唐夫人事親哺乳」以及「子路背米養母」兩個故事,表示黃家重視孝道,但是通常是左邊為大,卻將唐夫人的故事刻在左邊,顯現其對母親的重視與緬懷。


< 正門門楣上方的匾額,四周有許多剪黏貼花 >


< 左邊是事親哺乳,在男尊女卑的時代,刻意凸顯母親含辛茹苦的地位 >


< 右邊是負米孝親 >

黃宅的窗戶有個特殊構造,就是在窗戶的上方都有一往外凸出20公分的磚塊,磚塊有圓孔,一戶窗約有三塊整齊排列上方,稱為「兔仔耳」,可將竹竿插入,懸掛遮陽板與魚鱗板,用以遮陽或防雨,算是很貼心的設計。


< 門、窗上方切齊的三個凸出磚就是兔仔耳 >


< 灶房一景 >

整個永安居就是當初黃氏家族開墾生活的縮影,不管是從歷史角度、藝術欣賞或是家族倫理來看都有很大的代表意義,巧手工匠所展現的,也是極高的文化價值,美麗幽靜的宅邸,隔著一條馬路,與喧囂的老街成強烈對比,有一種無形的景仰油然而生,對於這塊土地,也許只有她真正懂得這百年一瞬的人情冷暖與時代變遷,而有尊嚴且嚴謹的將這些故事一代一代的傳承給造訪的人們。(2007.03.31)


< 美麗的燕尾脊 >

永安居
地址:臺北縣深坑鄉北深路三段8號
位置圖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