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最代表中國文化上最偉大建築的萬里長城>

中國文化五千年,博大精深又綿延。
中國有許多傳奇而精湛的建築技術,很多甚至都已成為世界遺產,當然其中不乏在教科書中提及的景點,如今讓我們一一探訪,並了解其建築背景與時代意義。



土樓為客家傳統聚落型態,而福建永定縣的承啟樓更有「客家天下第一樓」的美譽,恢弘的格局,具防禦抵侮的功效,是少數擁有四環大圓寨的典型。承啟樓有先民勉勵「承先啟後」的傳承意涵,正所謂「高四層,樓四圈,上上下下四百間;圓中圓,圈套圈,歷經滄桑三百年」,深刻描繪出承啟樓的特色。


永樂宮位於山西芮城,三清殿是永樂宮規模最大的主殿,殿內原供奉道教三清尊神,如今已不復存焉。三清殿最重要的文化資產是元代至今遺留下來的超大型壁畫,總面積達一千多平方公尺,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


「秦地最盛,無如咸陽,披山帶河,金城千里,可定王業」
這是首深刻描繪出咸陽的歷史文化的古語,因為位於陜西八百里秦川腹地,渭水穿南,宗山亙北,山水俱陽,故稱咸陽(山南水北曰陽,山北水南為陰)。
這座古城是仿秦始皇建立的咸陽城,秦王併滅六國,成為第一個一統中國的皇朝,而咸陽亦成為全國第一個政治、經濟以及文化中心,後來在咸陽城附近蓋了阿房宮,不過項羽火燒的到底是咸陽城還是阿房宮,史證還在未定論中。


盤龍城遺址,屬於殷商文化,位於湖北黃阪葉店,年代約西元前15世紀前後。
古城築於府河北岸高地上,建築特色在於城牆是夯築,並有墓葬與殉葬儀式,其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供我們大致了解殷商時期的文化生活。


應縣木塔,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,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,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,全棟建築沒用到半根釘子,全靠榫接技術,建於西元1056年,至今約有九百多年歷史。整體建築無論藝術、技術上都是無與倫比的精湛,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中國科學廳亦有其詳盡的介紹。


天壇是明、清兩代皇帝「祭天」、「祈穀」和「祈雨」的場所,位於北京天安門東南方,為現今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。天壇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(西元1530年),主要建築有祈年殿、圜丘、皇穹宇和齋宮等。
天壇的佈局嚴謹,獨特的建築架構,壯闊而瑰麗,建築技術蘊含力學、聲學(如皇穹宇的迴音壁)與幾何學,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。


「江南園林甲天下,蘇州園林甲江南」
此應為蘇州拙政園,始建於明正德四年間,為明代御使王獻臣所有,取晉代文學家潘岳《閒居賦》所提︰「灌園鬻蔬,以供朝夕之膳,是亦拙者之為政」,取名拙政園,與蘇州留園、北京頤和園、承德離宮並稱中國四大名園。
拙政園的設計師之一便是吳中四才子(或說江南四才子)中的文徵明,文徵明善繪畫,以水為主,將畫入景,每個樓窗借景都是淡雅的園林風光,亭榭樓台錯落有緻,繁花垂柳,修竹梧桐,水月相映,亭閣挽風,悠遊其中能盡覽蘇州園林之冠的精髓。


二里頭遺址有華夏第一都之稱,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宮城文化,距今約三千六百多年。
二里頭為青銅器時代文化代表,推溯為夏、商時期,遺址有縱橫交錯的道路網絡,連繫著宮殿四周,顯見其已有規劃詳盡的都邑規模,宮城方正規矩,建築有多進院落的佈局,坐北朝南的方向以及建築技術等。


<文園獅子林>

熱河行宮又名避暑山莊,坐落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狹長谷地上,是清代皇族的夏季行宮,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(西元1703年)。
行宮由皇帝宮室、皇家園林、和寺廟群所組成,主要分宮殿區與苑景區,宮殿區是紫禁城縮影,佈局嚴謹,包括正宮、松鶴齋、東宮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築群,其中萬壑松風為乾隆小時的書齋。
苑景又分湖泊區、平原區與山嶽區。煙雨樓是湖泊區代表建築,仿嘉興南湖中的煙雨樓,還有仿蘇州獅子林建立文園獅子林,都是皇家園林中受江南園林建築影響至深的地方。而乾隆喜愛江南的程度由此可證。


<煙雨樓>


晉祠位於山西太原,始建於北魏,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,山環水繞,古木參天。而聖母殿為晉祠建築群內的核心建築,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。全殿沒用一根柱子,採減柱法營造,把殿頂屋架的重量平均分攤在廊柱和檐柱上,全殿整體十分寬敞。
殿內共有侍女塑像43尊,每具都獨具特色,或老或少,或嬌豔或羞澀,表情舉手投足栩栩如生,喜怒嗔矜趣味十足。而其中供俸的聖母,就是唐叔虞的母親邑姜。


趙州橋又名安濟橋,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,建築師為隋代傑出工匠李春。橋身為敞肩式單孔並列券石拱橋,其設計主拱結合兩側小拱,滿足荷載的需求,又增大洩洪能力,設計精巧、結構合理,千餘年來歷經地震、人車馬沓,仍舊堅固穩定,在中外橋樑史上地位重要。


洛陽龍門石刻,與大同雲岡石窟、敦煌莫高窟三者為中國三大石窟,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,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(西元493年間)。
石刻展現了北魏至晚唐的佛教造型藝術,其中奉先寺為石窟中的最高潮,也是最大的一個窟,代表了唐代盛世,主佛像盧舍那總高約17米,雙眼慈悲慧詰,微微俯視芸芸眾生相,親臨者莫不震撼肅靜,彷彿化硬石為佛光,普照大地。


妙應寺位於北京阜成門內,寺內白塔與北海白塔東西相對,是元朝尼泊爾人阿尼哥主持修建,塔高五十點九米,為中國尚存年代最久,形狀最大的藏武佛塔。
塔身用磚砌成,抹以白灰,外觀由塔基、塔身、相輪、傘蓋、寶瓶等組成。塔基平面成正四方邊再外凸的形狀,由上下兩座須彌座相疊而成。塔基上有一圈碩大的蓮瓣承托著向下略收的塔身,再上為十三重相輪,稱「十三天」,象徵佛教十三重天,塔頂以傘蓋和寶瓶作結尾,傘蓋四周綴以流蘇與風鐸。此塔的出現對內地明清兩代喇嘛塔的興建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。(資料來源 : 中國網)


紫禁城是明、清兩代廿四位皇帝的皇宮,除了處理正事的外朝三大殿之外,還有日常生活的內廷,包括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以及東六宮與西六宮,俗稱三宮六院。紫禁城規制宏偉嚴謹,佈局霸氣,充分展現出皇族貴氣與奢華,目前收藏許多稀世文物,為中國北京的故宮博物館,無論在整個建築史或是藝術史上,都有著極重要的地位,而其本身便是一部活生生的宮廷興衰史。


<傳說中的午門>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