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人文、花藝、佐茶>

我們在正午到訪,踩著食物的足跡,決定在粗坑窯用餐,然後靜靜享受這個人文氣息濃厚的小庭院。


<正所謂食、色性也,祭五臟廟也是人生一大樂事>


<風中的排笛總有股蕭瑟>


<忠實的聽眾,回味>


<每個幾乎都是文化人>

粗坑窯的遊客絡繹不絕,當然節目也不可少,排笛之後是笛子與風琴的重奏,大夥聽得如癡如醉,廣場上的師傅們沒閒著,這邊捏陶吸引了許多笑聲,那邊丹青揮毫一樣有識趣的人簇擁著品頭論足,桌上成套的茶具與桐花相伴,古色的陶瓷與飄逸的茶香是合宜的絕配,讓鬱悶的午後滿溢文化氣息,偶爾一陣清風襲來,都稱得上是附庸風雅的享受。


<畫裡風景,人生百態>


<即興桐花作畫,因時制宜>

然後在更多如旅行團般的遊客湧進打斷這悠閒的薰陶後,是該走人,今天的重點,遊古道,賞桐花。


<人潮漸湧,是離開的時候>

古道轉折入口,有許多攤販,這證明這幾年客家桐花季打響了不少名號,遊客增多,攤販聚集就是指標之一。

兩年前來到這邊,正值桐花盛開期,人很多,滿地的花帶不走,頭頂飄的又是一陣陣花雨,會這樣說,是因為,舊地重遊,古道花徑相形失色不少,但是我看到的,卻是一個個遊客裝滿一箱兩箱的桐花下山,不然就是一袋袋的私囊中飽,雖然花開不到五六成,但是這樣的行為卻讓來訪的人遇不到該有的繽紛花徑。

然後這樣的心境,從粗坑窯悠閒享受人文萃集與山歌高唱的轉折下,賞花興致完全被打壞。

那麼鏡頭下的小粗坑古道桐花,是該算珍貴了。







一路走來,也許因為粗坑溪的關係,周圍溫度涼降不少,這步道是很適合健行的,特別是五月降雪,在沁涼的空氣中瀰漫浪漫的氛圍,綠的綠,白的白,宛如一道迎賓花雨香榭。落花有意,流水更有情,水洩流香,叢花飄零,與暗石青苔構成清新脫俗的意象,特別是漩渦輪轉,花漾迷濛擾人視線,輾轉順流而下,帶出曲曲花落水流,春去無蹤的餘韻。



「花自飄零水自流,一種相思,兩處閒愁,此情無計可消愁,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」,我無法體悟李清照如何在水與花之間徘徊愁思,但是走在這花徑小道上,唯一的愁,該是那些無法化作春泥的桐花們吧。





龍潭的小粗坑古道始建於日據時代,以前古道可通往石門水庫,早年這條路是粗坑、關西十寮、竹坊、茅武督等地居民運送物資出入的必經之路,但隨著水庫興建與柏油路開發,已逐漸失去疏通的功用,好在沿途種植的桐花,重新拾起這段古道的歷史價值,油桐樹大多在前半段,我們這次續走完全程,後半段多是青苔石路,若是下雨過後的路況肯定磨人,一處廢棄的磚窯廠休憩亭,往上攀繩而走,過了陡峭的路段,即接上了通往石門山與粗坑山的登山口岔道,這裡也有個休憩涼亭,一旁有地圖指示,不過好笑的是,地圖是反向指示,我想很多登山客應該都吃過這個虧,才有人在地圖旁寫下「反向標示,別再罵了」的提醒字樣。


<廢棄的磚窯洞,小路上去崎嶇陡峭>


<這一段是整個步道最難走的一段>

這裡風勢稍大,歇息一會便風乾了方才的汗漬,轉往台三線方向便接上柏油路,沿途不少鳳蝶盤旋綠欉花間,小粗坑步道也是條道地的生態步道,多樣化的昆蟲植物適合親子野外教學。


<有心人的排設>

柏油路是以前通往童話世界的唯一道路,這個遙遠的名詞存在童年的回憶中,雖然自始至終我都沒去過。走柏油路就有點趕路的味道了,途中依然有零落的桐花,但是委屈的灑落馬路一旁卻顯得孤獨,也許再過一個禮拜將會更可觀。


<巧遇紅山椒鳥>

經過崑崙藥用植物園,不久便回到粗坑窯,音樂已參雜鼓點,感覺更熱鬧,卻也更吵雜了,一趟走來大概花上一個半至兩個小時,這期間不包括停留拈花惹草的時間,不過是一趟紮實登山健行,聽到熟悉的叭噗,一口爽快的冰淇淋也是解熱消暑的最佳良方,然後離開這或許明年才會再來的步道,如果說一年只為這一次盡力綻放的美,對於環境負載力的影響,我想應該是夠了,那麼下次,我可以再期待滿山白雪,花徑飄雨的壯觀景象。(流浪日期 2008/05/03)

更多照片 => 按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